2023年12月28日9时30分,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市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杨佃农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王 剑 人民银行临沂市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
李 杨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临沂监管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杨佃农(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经过三年的建设,临沂市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围绕普惠金融支持“创建共同富裕沂蒙好例”的总目标,积极探索富有临沂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普惠金融为临沂农业农村发展带来全面提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11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3878.3亿元,较试验区批复前增长46.5%,新增贷款中涉农贷款占比68.5%,高于全省33.6个百分点,高于试验区批复前33.9个百分点;推动全市2022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971亿元,比2020年增长18%。试验区2个典型案例在全国转发,29项创新做法在全省推广,亮点工作连续三年入选山东金融业十件大事。
01工作推进情况
(一)深入推动金融服务下沉农村地区。一是首创金融参与村庄规划实施。按照市委、市政府“五个连片”总体发展思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村庄规划全过程,在全国首个试点兰陵县,金融机构发挥经济参谋作用,提出推动美丽乡村经济发展意见建议22条,为“田园新城”村庄项目建设提供担保资金11.1亿元,金融配套资金17亿元。二是完善农村金融网点布局。试验区建设以来,支持农业银行恢复乡镇网点13处,推动建设银行打造全省首家普惠特色支行,工商银行设立全省首家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工行驿站,引导农商行、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在全市建成沂蒙金融超市1641家、助农取款点7275个、“三农”保险服务点3800个,实现了“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三是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搭建全省首个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综合信息平台(简称“乡振通”平台),通过信用画像为涉农主体、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对接支持,有效破解了信用信息不对称难题。截至11月末,“乡振通”平台注册中小微企业21727家、个体工商户53221家、2639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31家金融机构上线金融产品1024个,通过数据接口方式查询964862次,提供信用报告查询11447份,对接发放贷款49190笔、金额412.79亿元。
(二)不断扩大涉农领域有效金融供给。一是创新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模式。创推“美德+积分+金融”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用贷款规模和融资支持。该工作争取到省级专项支持政策,获得省政府分管领导肯定性批示,相关案例被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在全国转发交流。今年以来试点在全市迅速铺开,已实现县区和镇街全覆盖,累计转化美德积分贷款71.6亿元。二是完善涉农融资对接机制。建立了市、县联合周推送、周对接的涉农融资对接机制,形成了“需求汇总-对接放贷-贴息支持”的工作闭环,进一步解决涉农主体融资难问题。目前全市累计摸排涉农融资需求435.08亿元,银行机构对接授信191.59亿元。三是加大涉农专属信贷产品开发力度。三年来,围绕产业振兴、文化旅游、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雁工程”等重点领域,银行机构创新推出信贷产品320余个,累计发放贷款1750余亿元,助力涉农主体融资兴业、致富增收。其中“金穗沂蒙兴农贷”“金穗沂蒙建设贷”“四雁振兴贷”“红色易贷”“新型职业农民贷”等产品普适性强、贴合农业生产经营特点,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三)有力促进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一是不断拓宽涉农抵质押物范围。成立了全国首家农地经营权收储公司,组建了临沂市农村产权运营服务中心,初步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运营服务体系。推动大棚设施、牲畜活体、碳汇预期收益权、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抵(质)押贷款业务相继破题,累计发放“三地一股权”抵押贷款21.7亿元,居全省前列,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有效提升。二是创推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推动蒙阴县、费县入选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其中费县成立了全省首个生态资源转化赋能中心,创新推出八大系列生态金融产品,办理信贷业务86笔、1.28亿元;蒙阴县在全省率先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生态资源金融赋能及整合开发等模式路径,依据县乡村三级GEP核算结果,创推古树名木“生态贷”、森林资源“碳金融”等绿色金融产品10余项,发放全省首笔碳汇质押贷款7000万元,相关经验做法被国家发改委、国家林草总局等转发推广。
(四)持续强化金融惠农政策保障。一是强化财政金融协同发力。出台《财政金融融合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奖励政策》,市财政先后安排4000万元奖励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拓宽乡村振兴直接融资渠道。用足用好央行货币政策,三年来累计为乡村振兴领域发放支农再贷款、涉农再贴现超200亿元,撬动试验区三年内涉农贷款年均增长13.4%,高于全省增速2.1个百分点。二是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探索“农业保险+”新模式,创新全省首单民间林长森林碳汇价值保险、蜜蜂养殖降水指数保险、金银花气象指数保险、“生猪保险+期货”“玉米保险+期货”等特色保险业务,累计保额超过180亿元,极大地缓解了农户负担,推动农业保险成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保障。
(五)着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可持续能力。一是强化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建设。市级整合涉农资金5000万元,设立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由政府财政兜底,与银行、担保机构共担风险,有效解决四雁群体“贷款难”的问题。2022年出台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融资担保支持措施》,全面下调担保费率,当年担保费率补贴达3445万元,切实惠及三农主体、小微企业。二是做好涉农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建立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的金融风险监测网络,构建起区域监管协调机制,金融运行平稳有序。目前,全市12家农商银行和临商银行央行评级均在5级以上,10家村镇银行央行评级在6级以上,所有法人银行机构央行评级总体处于全省最好水平,成为全省标杆。
02下步重点工作
下一步,我们坚持“完善、扩面、增效”思路,持续深化改革,破除机制障碍,推进金改试验区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走深走实,推动普惠金融支持沂蒙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强化工作协同机制。依托金改试验区建设,积极向上争取乡村振兴、绿色生态、普惠金融等领域其他国家级、省级试点政策,形成优势互补、资源互通的政策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市直有关部门职能优势,发扬县区首创精神,通过点题派单、揭榜接题等方式,强化市、县联动和政银企合作,推动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改革创新经验。二是提高金融资源配置质效。做好“五大金融”结合文章,着力发挥普惠金融对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色旅游、粮食生产、农村养老、共同富裕等重点领域支持作用,加大对四雁人才、合作社等重点群体的金融保障力度,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新模式。三是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着力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深化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改革,增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托“乡振通”平台,建立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的动态资源库,构建完善的数据共享、信用评价、数字金融一体化服务体系。
答记者问
01大众日报记者提问:临沂市金改试验区创建三年以来,形成了哪些标志性改革创新成果?
杨佃农(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任务要求,加快推进金改试验区建设,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自今年9月份开始,市金改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金改试验区首批“十大创新成果”征集评选活动。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以及各金融机构踊跃参与,共征集成果50余份。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经过初评、复评两轮评审,共评出10项优秀创新成果。
分别是:创新探索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机制、创新开发“四雁振兴类”贷款、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综合信息平台、北方山区县实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新路径——蒙阴县的探索、拓展木业“共保体”新模式、助力木业产业风险减量保障增量、金融助力“双社联合”、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沂南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三农产品创新基地、基金助力乡村振兴、金融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工作等十项。
02临沂日报记者提问:人民银行立足自身职能,在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广试点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机制工作方面,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王剑(人民银行临沂市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临沂市分行与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临沂监管分局等部门协作联动,全面深化临沂金改试验区建设,聚焦乡村文化振兴,创新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机制,推广“美德+积分+金融”服务新模式,通过美德信用与金融双向赋能、相互促进,形成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社会治理有机融合的生动局面。
一、构建政策激励扶持体系。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将临沂金改试验区美德积分金融转化工作纳入全年重点工作,同时给予临沂专列5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给予低成本央行资金支持。市政府已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机制试点的指导意见》,在沂水县、费县分别设立1000万元美德积分信用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
二、强化金融配套服务保障。督导金融机构“一行一策”,制定“美德积分系列贷”管理办法和利率定价管理制度,将美德积分嵌入信贷授信审批系统全过程。依托临沂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暨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综合信息平台上线“美德积分金融转化”专区,及时公布“美德积分金融转化”工作开展资讯动态,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在平台发布“美德积分贷”“信沂贷”等挂钩美德积分信贷产品,实时展示贷款主体的融资需求和对接情况,提高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效率。推动全市农商银行将美德积分与“沂蒙云贷”互联互通,指导其他银行机构将美德积分列入信贷资料清单。
三、优化金融产品创新机制。组织各试点金融机构制定美德积分贷款管理办法,在绩效评价、利率定价、资源配置、审批权限等方面作出差异化制度安排。目前,全市金融机构已创推“美德+积分+金融”等一系列专属信贷产品,有效拓展了美德信用金融转化覆盖面。
截至11月末,全市试点金融机构累计为29015户个人,2062家各类企业组织发放贷款71.6亿元。《金融时报》以《乡村振兴看沂蒙 临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探访录》为题头版头条报道了临沂金改试验区的成效,山东卫视、大众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也多次进行了宣传报道;10月7日,相关试点经验被省文明委、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在全省复制推广。
03沂蒙晚报记者提问:请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临沂监管分局在临沂市金改试验区建设期间,在推动保险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举措成绩?
李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临沂监管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临沂监管分局坚持为民监管,督导辖区保险机构在乡村振兴领域加大保障、下沉服务,优化模式,强化保险业保障增量和风险减量双重作用,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一、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严格落实《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向上积极争取保费补贴资金,向下指导,推动农业保险成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保障,截至2023年11月末,辖区农业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61亿元,提供风险保障132.88亿元,较金改试验区成立前分别增长30%和34%。另一方面,引导保险公司因地制宜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承保大蒜、蒜薹等特色农产品,鼓励机构开展商业性农险业务,创新推出目标价格保险、指数保险、“保险+期货”等险种,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保障。比如,人保财险兰陵支公司蒜薹价格指数保险被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乡村振兴中国行节目报道和肯定。
二、探索建立木业“共保体”模式。临沂市是中国板材之都,木业企业众多,因木业行业劳动用工密集、原材料易燃易爆、生产加工形式危险程度高等特性决定了风险隐患较大,为有效解决单家保险公司承保能力限制、保险覆盖面不足等问题,临沂监管分局借鉴商城共保体模式,以费县为试点打造木业共保体。一方面,有利于突破单家公司承保能力限制,满足企业高保障需求,帮助专业人才缺乏、业务拓展困难的弱体保险公司拓宽业务品质,规避木业保险恶性价格竞争。另一方面,为木业企业发展提供全流程保障和全风险覆盖,深度嵌入隐患排查、安全咨询、教育培训、应急演练等风险减量服务,主动介入木业企业风险管理,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同时,探索银保融合发展,鼓励辖区银行机构对参保的符合授信条件的木业企业适当增加授信额度。目前,木业共保体发展初见成效,截至11月末,临沂木业共保体累计为447家木业企业提供风险保障50.83亿元,支付赔款626万元。
三、充分发挥“临沂保”保障作用。“临沂保”作为临沂市政策性商业补充医疗项目,以惠民利民为出发点,不断助力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在临沂市金改试验区建设期间,持续为辖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保障并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加快项目理赔,强化医疗补偿作用。督促各承保公司加快推进前两期“临沂保”项目的后续理赔工作,截至11月末,前两期临沂保项目共计理赔14.81万人次、1.64亿元,赔付率达85.3%,第三期已完成销售并已理赔1.99万人次、2001.09万元。二是优化产品方案,凸显惠民利民定位。第三期“临沂保”项目保费不升、保障不降,连续三年全省保费最低,2023年与医保局联合转发《关于推动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完善投保、理赔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机制,促进项目可持续发展。三是完善信息平台,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推动实现市内基本医保与“临沂保”赔付的“一站式”直联结算,已覆盖辖区442家定点医疗机构,对市外异地就医暂不能联网结算的,可通过线上提交理赔,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垫资、理赔跑腿等问题。